多发性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5毫米的息肉拖成癌医生感叹可惜错过了2 [复制链接]

1#
甲氧沙林搽剂能治疗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40105/4322201.html

大肠癌是指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大肠黏膜上皮的恶性病变,是继胃癌、食管癌之后最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预后差,死亡率高,北美、西欧等地大肠癌发病率最高,日本、智利、非洲等地发病率较低,中国属于低发区。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尤其是经济发达的上海、浙江,更是高发区,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率各占一半左右。

发病年龄多为40-50岁,高发国家大肠癌高发年龄为60-70岁,我国大肠癌发病比国外早10~15年,这是我国大肠癌的一大特点,男性大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约为1.6:1。

手术切除后平均5年生存率可达40%~60%,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规范化手术治疗仍是提高大肠癌疗效的关键。

什么是息肉?

息肉是指人体上皮组织,或粘膜上长出的赘生物,可根据病变性质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

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往往与日常生活中的慢性刺激、基因突变、遗传因素密切相关,虽然有些属于良性肿瘤,有些有恶变倾向,有些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组织中的脂肪瘤、肌肉中的肌瘤也会引起身体皮肤的隆起,但通常不属于息肉的范围。

临床常见的息肉可分为四种类型,包括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紊乱性息肉等,当息肉存在时间过长时,它们可能会恶化成癌症。

例如,患有腺瘤性息肉的患者具有患结肠癌的高风险,出现结肠息肉时,患者需要定期结肠镜检查,并采取组织活检明确病理类型,防止进一步恶变。

5毫米的息肉拖成癌!

6年前,当时已经60岁的赵先生因为便秘多年,到医院检查。结肠镜检查显示5毫米肠息肉活检是良性的。

当时主治医生给了两套治疗方案,一套是直接切除+定期复查,一套是定期复查。

赵先生想,无论如何,他都得复习一下,如果他能省一点,干脆就不拆了,隔一年复查一次问题不大。

五年后,赵先生肚子疼了一个星期,医院检查,却被医生告知是直肠癌。赵先生大怒,无法接受,后悔不已,没有遵医嘱及时割草。

本来切除和定期复查完全可以避免癌症的发生,但是为了省钱省事,他硬生生的把一个小息肉“煮”成了肠癌!

医生感叹:可惜错过了两个重要的机会!

第一次机会:

在发育初期,它还是一个非常好的息肉。如果一开始就切掉,就没有癌症的机会了。

第二次机会:

息肉刚癌变,早期还是可以通过内窥镜治愈的。如果及时就诊,可以在内镜下对局部早期癌性息肉进行超微创切除,无需开腹或切除肠段,既能保持肠道器官的完整性,又能避免大肠癌根治术带来的巨大手术创伤。

息肉癌变的信号:

出现黑色粪便

当大肠息肉开始癌变时,很容易导致便血。排泄粪便时,可发现粪便颜色有变化,主要与失血有关。

肿瘤体积不断增大,被粪便挤压,血供丰富的肿瘤出血量大。当它与粪便混合时,颜色会发生变化。粪便中含有大量的铁,黄褐色的粪便会变成黑色的粪便。这一特征的存在表明结肠直肠息肉癌变,应立即治疗和控制。

排便习惯的改变

大肠息肉开始癌变,排便习惯会改变,本来每天会有一两次粪便排出,但在排便规律的情况下,短时间内突然改变,不再保持规律的排便现象,说明病情可能加重。

可能是局部癌细胞引起,肿瘤发展影响肠道功能,肠道功能紊乱后,排便的规律性表现就会消失,因此,检测到身体出现这种变化,不再保持规律排便,说明大肠息肉开始癌变。

腹痛很明显

大肠息肉开始癌变时腹痛会越来越明显,因为大肠息肉生长较慢,比肿瘤形成危害小。随着病情的发展,癌变后癌细胞迅速发展,肿瘤体积的增大对人的肠道造成压迫,会引起下腹疼痛,尤其是排便时。

所以,如果经常感到腹痛,可能是大肠息肉的癌变,要通过及时的治疗来控制,否则病情会继续发展,产生影响。

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

大肠息肉癌变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肿瘤形成后肠道功能紊乱,患者往往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因为局部病变持续发展,肿瘤形成使肠道功能紊乱,当消化能力下降时,患者就会腹泻。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肿瘤变大,患者的肠腔变窄,还可能经常出现便秘,所以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要警惕大肠息肉癌变。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