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肿瘤治疗黑幕被揭露患者人财两空,多因医生 [复制链接]

1#

1

1

4月18日,自称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的知乎用户“张煜医生”,在知乎连发两条动态。

他表示,目前的癌症治疗发生了很多“人财两空”的悲剧:

过去1年多的时间里,医院超百例的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当治疗,其中部分主治医生的行为非常恶劣;

这些不当治疗导致患者医疗花费大幅上升,给部分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而这些乱象,往往是“经济利益”和“专业知识不足”所致。

文章一经发表,就被迅速被推上热搜,全网舆论哗然。

但是18日晚,迫于压力,张煜医生删除了文章。

01

医生出于某些利益,对病人进行不规范治疗的说法,其实一直都有。

但是过去,这些说法往往出自患者之口,医生自揭其短的情况,真不多见。

可想而知,张煜医生的这篇文章,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实际上,这并不是张煜医生第一次揭露“肿瘤治疗乱象”。

早在4月2日,他就在知乎发布,一位胃癌肝转移的医院就医时,被该院普外科医生陆巍诱骗治疗,最终导致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而且花费达到常规治疗的10倍。

张医生在网上放出一张医生陆巍手写的治疗方案(病人家属提供):

在这份方案中,部分用药并非是胃癌适应症用药,有明显的不合理之处,由此引发了很大争议。

目前,国家卫健委也已介入调查,表示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对用药合理性的问题,九尾君不做任何评论。

不过张煜医生所指的行业乱象,相信不会是空穴来风。

在文中,他提到目前的医疗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

医生与患者的根本利益存在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如果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一切都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会很苦且很穷。反过来:如果医生完全不在乎患者,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医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有时甚至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一些情况下,医生设定治疗方案,或许就是寻求自身和患者利益平衡点的过程。

如果医生不遵守职业道德,以自身利益为主导,患者势必承受更多不必要的支出,甚至还有更多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想要从根本上杜绝医生这样的“隐性牟利“,就必须从医疗体制改革入手,但这是一项长期工程,短期内不可能见到成效。

所以,要避免“人财两空”,基本只能靠患者家属主动辨别。

但是,医学的知识壁垒这么高,如何能确认人家医生是救死扶伤还是谋财害命?

这一点,是真的是无解。

02

当然,评论也并非是一边倒。

不少肿瘤科医生表示,超适应症用药,很多时候也是无奈之举。

所谓超适应症用药,是指用药超出说明书使用范围,这种情况看起来不“合规”,临床上却并不少见。

尤其是面对晚期癌症或罕见肿瘤,常规用药通常很难起到效果,既定的治疗规范参考意义也不大。

患者如果想搏得更长的生存期,摆在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试”。

对于这种情况,医生或许有两种选择,一是建议使用还在临床试验阶段,并未正式上市的新药;另一个,就是通过查找文献、同行交流,尝试超适应症用药。

这种做法,最坏的结果,是钱花了,病却没有治好,但也可能得到收获意外的惊喜…

由于恶性肿瘤的特殊性,只要经济尚能支持,很多患者都想试试,医生确实也很可能在为他们争取一线生机。

但困难的是,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去衡量医生的超适应症用药是否合理,很难以此去规范医生的行为,更难辨别其动机。

而且,由于医学知识壁垒很高,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普通人想要事后维权,难度也非常大。

03

很多患者,本身就对医生缺乏安全感。此次肿瘤治疗黑幕事件的曝光,更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寒而栗。

作为医生,本该患者利益至上,却有少数人把医疗行为,当成了纯粹的商业行为。

我们需要更多张煜医生这样敢于站出来的勇士,来为患者代言。

不知道他是受到了怎样的压力,才会被迫删帖。但如果一个医生连为患者说话的权利都没有,还谈什么医疗公平?

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彻底调查,揪出背后的“医疗黑手”。

患者不应该成为医生的摇钱树,医疗卫生事业也应当回归纯粹。

期待事件的后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