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脂肪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皮肤水油平衡,你怕不是有什么误解 [复制链接]

1#

今天在后台看到一个提问:“冰老师,您哪天给讲讲水油平衡的事,到底水跟油有没有更深一层次的关系,现在主要是很多医学大V,恨不得把只要说水油平衡的都归到骗子这边”。

我颇觉惊诧,皮肤的水油平衡怎么会扯到“骗”上面去了呢?是不是很多人对水油平衡有什么误解?看来这个问题需要好好讨论一下。

一、皮肤的水

首先,皮肤不能缺水。无论是真皮还是表皮,都需要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皮肤的水分来自于喝进去的水,真皮层是“水库”,涵养了大量的水,含水量高达70%-80%。表皮细胞间的水溶性保湿成分像水泵一样把真皮层的水吸出来滋润表皮(尤其是角质层)。汗水也是滋润表皮的途径之一。皮肤各层距离真皮越近,含水量越高;而距离越远,水的运输更困难,含量就越低。因此到最边远的角质层,含水量就只有20%-30%了。一般来说,真皮的含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而角质层的含水量则可以因为气候、洗涤、护肤品、皮肤屏障功能等而变化,例如在秋冬季节,气候干燥,角质层的含水量下降,就容易发生干燥、瘙痒等问题。干燥会使皮肤屏障功能弱化,屏障功能弱化会使皮肤本身的水分流失过快(经表皮失水率/TEWL上升),进一步加剧干燥,从而形成“缺水-皮肤屏障功能弱化-更缺水”的恶性循环。通常角质层含量低10%,就无法维持皮肤屏障的正常功能了。

其次,皮肤——特别是角质层——含水量过高也不行。因为过多的水会导致角质细胞肿胀、连接松解(图1)、角质细胞之间的生理性脂质结构紊乱(图2)[1]。

图1透射电镜下24小时暴露于水后,角质细胞明显肿胀,形态异化a)低倍视野;(b)高倍视野,可见细胞间连接松解(黑色小颗粒散了)。引自[1]

图24小时暴露于水后,角质细胞间脂质由双层变成无定形紊乱结构a)低倍视野;(b)高倍视野。引自[1]

如果图2还不能清楚地让你看到有什么不正常的话,那不妨来看一张正常的、没有过多水分暴露的透射电镜照片(图3):

图3正常的皮肤角质层透射电镜下:可见角质细胞间的桥粒紧密联结(箭头所示)、细胞间脂质呈规则的层状结构。引自[1]

关于缺水的感受,相信大家都很容易体会到,而过多的水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不广为人知,这也是为何多年来我一直主张无论是面膜也好、喷雾也好,都应当适度,过度补水,对皮肤屏障不利,至少谈不上有利。我在《听肌肤的话》中提出:护肤的钻石原则是“不要去伤害它”,也就是要把维护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的完整和健康作为护肤的首要任务。(参考阅读:过度护肤,敏感性皮肤第一大杀手)

所以对于水的部分,我们可以总结为:皮肤既不能有过多的水,也不能缺乏水。水份的补充和流失,要有平衡,这就是所谓的“水平衡”。

二、皮肤的油

接下来谈谈皮肤的油。这里的油指的是“皮脂(sebum)”,也就是由皮脂腺分泌后再铺展到皮肤表面的脂类,形成“皮脂膜”,它是我们自产自销的“天然保湿霜”,它和角质细胞间的生理性脂质是两回事(有很多人将二者混为一谈)。

图3皮脂的分泌途径与生理性脂质的差别(引自《听肌肤的话》第2版)

皮脂对于维护皮肤的正常功能是不可或缺的,目前已知的至少有六大作用。①使皮肤保持柔软、滋润,而不致干燥;②维护皮肤屏障功能,避免水分过多流失;③动物试验发现皮脂甚至对维持体温都是必要的;④皮脂对于维护毛囊的正常功能也是必要的,缺乏皮脂,毛囊内壁细胞不能正常脱落(例如鸡皮肤,就是严重缺乏皮脂);⑤皮脂还有毛囊相关免疫调节作用;⑥此外,皮脂还是体表抗氧化剂的输送工具。角质层总体上是亲脂的,缺乏水溶性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脂溶性的维生素E通过皮脂输送到皮肤表面,对于抵抗环境氧化应激压力至关重要——这大概也是为什么油性皮肤的人皱纹更少的原因吧。

另一方面,皮脂过多,可以引发多种问题,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毛孔粗大、嗜脂性微生物繁殖过度,引起一些毛囊皮脂腺相关的疾病,最著名的是痤疮。当然,皮脂过多对皮肤的外观影响也很大,想想油光满面的样子,看起来就让自己不爽。。。

因此,对于油(皮脂),总结起来就是:不能缺乏,也不能过多。即所谓的“油平衡”。

三、水和油的互相影响及平衡

皮肤的水和油(皮脂)之间会否相互影响呢?

首先,皮脂可以影响皮肤的水分含量。如前所述,皮脂是我们自产的保湿润肤霜,缺乏皮脂将无以维持正确的皮肤屏障功能,导致失水增加,皮肤缺水、干燥、。在维护皮肤屏障功能上,皮脂作用的重要性可能并不弱角质细胞间的生理性脂质。

反过来,水分是否又能影响皮脂的分泌或泌出呢?研究发现还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例如在冰寒护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