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回顾
患者李XX,女,25岁,以「发现右侧腋窝肿物7月余」为主诉就诊,来我科行乳腺超声检查。查体右侧腋窝可触及一大小约3×4cm的肿块回声,活动度尚可,质韧,边界清楚,无压痛。超声所见双侧腋窝可见腺体回声,左侧厚约0.39cm,右侧厚约0.47cm。右侧腋窝可见低回声团块,大小约2.8cm×1.5cm,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探及高阻动脉型血流信号,RI0.68(见图1-3)。超声提示双侧腋窝副乳可能。右侧腋窝实性团块,建议进一步检查。图1腋窝肿物二维声像图图2肿物彩色多普勒图,肿块内较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图3肿物频谱多普勒图术后病理(右腋窝肿物)乳腺纤维腺瘤。病例讨论
胚胎时期乳腺的始基未退化或者退化不完全可导致副乳腺的出现。胚胎第5周起,腹侧两旁自腋窝到腹股沟出现由外胚层上皮组织形成的带状增生,称为「乳线」。约第7周起,乳线上的外胚层上皮组织发生6-8对的乳头状局限性增厚即是乳房始基。随着胚胎的发育,胸前的乳房始基存在,其余的乳房始基逐渐退化。因此,副乳腺可出现在腋窝经乳头到腹股沟处的原始「乳线」上的任何部位,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出现在腋下,有文献指出,副乳亦可出现在腹股沟或者外阴处。男性或者女性均可出现副乳,但是以女性居多;0.4%~6%的女性可出现副乳腺,其中亚洲女性居多;任何年龄均可有副乳腺的出现,但是以青春期及生育期的女性多见。副乳腺可见于单侧或者双侧均可出现。副乳腺可有乳头、乳晕、腺体组织组成,或者一部分存在。临床上,可将副乳腺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乳头、乳晕、腺体俱全;有腺体、乳头,无乳晕;有腺体、乳晕,无乳头;仅有腺体;有乳头、乳晕、脂肪,无腺体;仅有乳头;仅有乳晕;仅表现簇状毛发。副乳腺其组织起源与乳腺是一致的,因此副乳腺和乳腺一样也受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因此与乳腺有着同样的生理病理变化,会出现周期性的改变,可发生乳腺会发生的病变,如增生、纤维腺瘤、乳腺癌等。副乳腺纤维腺瘤临床较少见,发生率3%-5%。副乳腺纤维腺瘤临床上表现局部肿块,肿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活动度尚可,可伴有或不伴有压痛。典型的超声表现为局部软组织处内圆形或类圆形的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楚,纵横比小于1,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后方无回声衰减,可见血流信号,部分肿块血流信号不丰富。副乳腺纤维腺瘤应该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表现为圆形、边界清楚的无回声结节,有的为低回声结节,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可见其特征性的螺纹征、洋葱皮征或旋涡状表现。亦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进行鉴别,表皮样囊肿在没有炎症反应的情况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出现感染时,局部可有红肿热痛的临床表现,超声上表现内内部细密点状回声,周边可见低回声区,血流信号丰富。2、肿大淋巴结淋巴结的位置较深,良性的淋巴结表现为皮髓质分界较清楚,可见门型结构,亦可见门型的血流信号。转移性淋巴结,一般有原发灶,皮髓质分界不清,血流信号丰富。3、脂肪瘤脂肪层的实性团块,边界清楚,回声稍高,内部可见纤维条索样结构,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副乳腺位置表浅,腺体菲薄,肿块紧贴于皮下,有的肿块内部回声不典型,因此在诊断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检查中除应用高频探头仔细观察其形态、有无包膜、内部回声、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血流等声像图特点。还要详细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还要掌握其它浅表肿物的声像图特点并与之进行鉴别。参考文献:[1]荣雪余,朱强,马腾,刘娟,郭宁,周帅.腋下副乳腺肿瘤超声表现特征[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12(10):-.[2]侯卫华.左腋窝副乳及双乳纤维腺瘤超声表现1例[J].医学信息,(4):-.策划/苏姗
投稿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