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亚太同济妇科微创医学与肿瘤论坛今天又和大家见面了。会期空档安排了学生视频展播,看到不断进步的学生,为“后浪”点赞,并特别改了题目“扬鞭策马,英姿飒爽”。当然她们的演讲和手术都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同道指正。程忠平。
妇科前沿转播:卵巢癌分子特征与靶向治疗探索
同济医院妇产科刘淑鹏博士在本次会议上分享了“卵巢癌分子特征与靶向治疗探索”。刘淑鹏博士讲到:卵巢癌作为妇科三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都会走上同一条相似的生命“轨迹“:复发-治疗,在复发-再治疗,随着复发次数和治疗次数的增多,无瘤间期也逐渐缩短,最后发展为铂类化疗药物耐药。分享了一例复发癌患者的治疗经过,经基因诊断,发现患者为BRCA基因突变的携带者,适合用奥拉帕尼(PARP抑制剂),治疗17个月后,血清CA水平正常。通过上述病例,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基因诊断与分子诊疗模式的优势,为复发癌患者的生存带来了曙光。刘淑鹏博士指出,肿瘤的治疗已经进入”精准诊疗“时代—肿瘤基因测序分析,明确肿瘤分子特征,筛选分子靶向药物诊疗。感谢刘淑鹏博士的精彩分享。
刘洁/罗宁博士团队手术视频展播: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子宫肌瘤切除术同济医院妇产科罗宁博士与我们分享了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及肌瘤挖除术的手术要点。手术视频中,首先通过漏斗韧带、髂外血管及圆韧带组成的“程氏三角”打开侧腹膜,在此过程中需要尽量远离髂外血管及漏斗韧带。打开三角区后,分离疏松结缔组织,找到蠕动的输尿管,同时根据子宫动脉走行迂曲、存在动脉搏动、从髂内动脉分出后斜向内跨过输尿管等特征寻找子宫动脉,最后于贴近分叉处阻断子宫动脉,同理完成对侧。由于进行了子宫动脉阻断,后续肌瘤挖除时术野出血少。此外,肌瘤创面的缝合需注意尽量包裹毛糙的内侧面,暴露光滑面从而避免粘连。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主要用于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的治疗,通过制造“单器官休克模型”,能够在减少术中出血、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有效降低复发率。感谢罗宁博士的精彩分享。邢峰博士团队手术视频展播:单孔腹腔镜畸胎瘤剥除术同济医院妇产科邢峰博士为我们带来了“单孔腹腔镜畸胎瘤剥除术”的精彩演讲。邢峰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患者的情况:患者,女,34岁,左侧卵巢畸胎瘤,大小约4cm,近期有妊娠要求,考虑到畸胎瘤妊娠期易发生扭转,为患者施行单孔腹腔镜畸胎瘤剥除术。手术要点:由于卵巢组织较薄,畸胎瘤包膜较薄,要找对间隙,可以从不同角度,使用不同力度,小心剥离,减少出血,可以最后再处理其根部和粘连致密的地方;最后点状电凝止血,不缝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单孔腹腔镜作为一种改进和创新的术式,满足了患者特别是年轻女性对手术更加微创化的要求,而邢峰博士为我们讲解的单孔腹腔镜畸胎瘤剥除术简洁实用,可操作性强,对临床医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感谢邢峰博士的精彩分享。
妇科前沿转播:复发性卵巢癌肠系膜淋巴结切除同济医院妇产科刘洁博士在本次会议上分享了“复发性卵巢癌肠系膜淋巴结切除”。刘洁博士以一例66岁女性意外发现的卵巢癌,并且予以手术和化疗,今年6月份出现复发迹象,予以收治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借助十院MDT平台,为患者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经过充分评估和准备,刘洁团队为患者实施了第三次高难度手术。刘洁博士介绍,手术先是尽可能恢复解剖结构,分离粘连,然后寻找转移灶,术中还凭借着经验,意外发现了隐藏深处的转移灶,予以彻底切除病灶。术后病理也证明了其团队的判断。后续还为患者制定了辅助治疗方案。刘洁博士介绍了团队在复发癌的诊断和治疗上的经验。感谢刘洁博士的精彩分享。
同济医院妇产科杨伟红副主任医师手术视频展播:腹腔镜DIE切除术杨伟红副主任医师通过临床病例与手术视频分享向大家展示了腹腔镜深部内异症-子宫骶、主韧带病灶切除术。杨伟红博士结合该未婚女性患者的病史、体征、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评估DIE病灶对周围组织特别是泌尿系统及肠道的累及程度,采取正确的临床决策,在术中分离和松解粘连、暴露关键解剖结构、分层解剖各种间隙、重建正常的盆腔解剖结构、完整切除病灶并清理盆腔其他部位内异症,并根据患者内异症切除及盆腔内异症的情况术后使用GnRHa辅助治疗,减少疾病的复发。复杂性内异症的手术原则与恶性肿瘤相似,具备难度高、风险大,杨伟红副主任医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把经验、精气熔炼成一把高巧而锋利无比的“剑”,用它来去除病灶;其高超的手术技巧也是避免各种并发症的有力“武器”。非常感谢杨伟红博士精彩的手术视频分享。
同济医院妇产科秦锦龙博士团队手术视频展播:腹腔镜下II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秦锦龙博士首先介绍病历:术前诊断为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宫腔镜检查术见:子宫粘膜下占位,呈烂鱼肉样,质软,易出血。宫腔镜术后病理:癌肉瘤,癌成分为高级别浆液性癌,肉瘤成分为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拟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腹主动脉旁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首先暴露盆腹腔结构,分离下腔静脉淋巴结,游离输尿管,先分离下方淋巴结,再向上分离淋巴结,最后切除盆腔淋巴结,并处理闭孔淋巴结,后进行筋膜外子宫切除及大网膜切除。术后病理与书中诊断相符。秦锦龙博士详尽清晰的介绍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手术过程,为青年医生提供了优质的手术经验,再次感谢秦锦龙博士!
同济医院妇产科艾贵海博士手术视频展播: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
艾贵海博士首先介绍了病历:患者女,25岁,因“孕中期自然流产2次”入院,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经综合考虑后于腹腔镜下行宫颈环扎术。手术过程虽然简单,但是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事项。艾贵海博士强调在术中需要暴露清楚子宫动脉的上下行支,精确定位到宫颈内口的位置,在上下行支之间进行缝扎;缝针需要带部分宫颈组织,但又不能将缝针穿入宫颈管;缝线打结要用力打紧,以免不能达到手术目的,但同时需要在宫颈管内放置6.5的扩宫棒,以免导致术后宫颈管狭窄,造成月经血滞留宫腔及影响受孕。患者术后3月正常受孕,孕37+4周行剖宫产术,解决了不能妊娠至足月的问题。艾贵海博士指出腹腔镜下宫颈环扎术同样适用于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患者。感谢艾贵海博士带来的精彩视频演讲。同济医院妇产科陈嵘博士团队手术视频展播:T6网片盆底重建术
首先,陈嵘博士介绍了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传统的手术方式相比,可吸收网片可能降低POP的复发率,但生物材料与自身组织修补孰优孰劣的证据尚不足。大量研究显示TVM的手术适应症包括:1)术后复发的患者;2)60岁以上重度POP(阴道前壁膨出为主)的初始患者,特别是不能耐受经腹手术的患者;3)年轻、性生活活跃患者慎重选择;4)术前有慢性盆腔痛或性交痛患者不宜选择该术式。强调术前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告知患者相关风险。随后,陈嵘博士分享一例病例:患者女,69岁,G2P1,顺产。患者因“阴道见块状物脱出2年,加重半年”入院,入院后进行妇科检查及完善相关检查(盆底超声及尿动力检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T6盆底重建术式。与T4盆底重建术相比,该术式对加固阴道前壁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享一个可视化的手术视频,给更多临床医生一个参考学习的机会。术中首先确定6个穿刺点的位置,逐步讲解每个手术步骤的注意事项,该术式的并发症包括局部疼痛、性交不适甚至需要再次手术,但这与术者的经验密切及对解剖结构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最后,陈嵘博士引用年版盆底重建术指南,详细讲述了盆底重建术的技术要点:1)术前评估(适应症、隐匿性尿失禁);2)手术网片选择(套盒、自裁);3)术中关键(解剖层次、网片无张力放置)。感谢陈嵘博士精彩的分享、生动的展示,让我们如浴春风。妇科前沿转播: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同济医院妇产科邵晓雯博士在本次会议上分享了“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切除术”。邵晓雯医生以一例56岁子宫内膜癌(IA1期)患者为例,为我们展示了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初步分解粘连后,手术从程氏三角入路,充分暴露宫旁解剖结构,输尿管可视后避开输尿管,精准地完成了筋膜外子宫切除的范围。最后,邵晓雯博士为我们总结了筋膜下子宫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及手术适应症等。该技术操作难度高,操作复杂,需要医师具有良好的微创手术基本功和对解剖的熟练把握。感谢邵晓雯医师的分享!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