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钱文斌教授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靶
TUhjnbcbe - 2021/2/4 5:28:00
北京最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年10月16日-10月18日,第八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在南京成功举办。国内血液肿瘤领域的一流专家通过线上、线下与会,就血液肿瘤的基础研究、临床诊治的进展、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等展开讨论。会上,医院钱文斌教授就“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为题进行了分享,医脉通汇总其精华,分享如下。

钱文斌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医院血液内科主任

浙江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淋巴细胞疾病学组、感染学组委员

CSCO中国抗淋巴瘤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医院学会罕见病分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侯任主委

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医师分会副会长

PTCL基本概况

钱教授首先介绍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概况,PTCL占T细胞淋巴瘤的44.48%,包括多种亚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ALK+/-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等。

PTCL的细胞起源主要是CD4+T细胞来源。AITL主要来源于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PTCL-NOS来源较多:如Tfh细胞、辅助性T细胞Th1、Th2或未分类细胞;ATLL主要来源于调节T细胞(Treg);ALK+ALCL可以来源于Th17或未分类细胞(如下图)。

不同的PTCL亚型的突变基因有所不同:PTCL-NOS涉及的突变基因范围十分广泛,包括Ras家族、表观遗传学、TCR通路等;ALCL主要包括抑癌因子的突变;AITL主要包括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基因突变(如下图)。

在PTCL中,除ALK+ALCL外,其他亚型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ALK+ALCL的5年的总生存(OS)率可达70%,其他亚型不足50%,ALK-ALCL为49%,PTCL-NOS为32%,ATLL为14%(如下图)。可见,PTCL的预后较差,未被满足的需求较大。

PTCL发病机制

01AITL

AITL具有多步骤的发病机制,一般在造血干细胞阶段具有表观遗传学异常,主要为TET2、DNMT3A、IDH2突变;在成熟T细胞阶段,又出现基因易位、基因缺失等情况,最终导致AITL的发生(如下图)。

成熟T细胞阶段,RHOA突变可导致TCR家族活化和VAVI激活。近期一项研究表明,AITL有三种亚型:1.TET2、DNMT3A、RHOA等突变的经典型通路;2.VAVI突变为主的途径;3.其他为未能分类的亚型。

02PTCL-NOS

PTCL-NOS为PTCL最常见亚型,根据基因表达图谱分析,可分成四种类型(如下图):1.Tfh细胞的表观遗传异常(类似于AITL);2.以转录因子TBX21高表达为主的PTCL-TBX21;3.以转录因子GATA3高表达为主的PTCL-GATA3;4.其他为未能分类的亚型。其中,PTCL-GATA3亚型的预后在四种亚型中最差(5年OS仅为10%左右)。

PTCL-NOS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甲基化异常和乙酰化异常。其中,乙酰化异常与疾病预后具有相关性。为PTCL-NOS乙酰化异常患者给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治疗后,疗效显著。

03ALK+ALCL

ALK+ALCL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ALK激活后导致基因融合,从而引发下游JAK3、JINK等信号通路异常。

ALCL可分为CD30+ALK+ALCL和CD30+ALK-ALCL两大类型:对于ALK+ALCL患者,可以针对NMP-ALK或JAK-STAT3基因活化的情况,给予ALK或JAK抑制剂进行治疗;对于ALK-ALCL患者,突变基因主要包括IRF4-DUSP22(约占30%)、JAK-STAT3、ERBB4,对于IRF4-DUSP22异常的患者,可以选用靶向IRF4的来那度胺来治疗(如下图)。

PTCL治疗

对于中高危PTCL患者,建议选择用自体干细胞移植(HSCT);对于难治复发性PTCL患者,应选用异基因干细胞移植,OS率可达53%。靶向CD30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Brentuximabvedoti(BV,维布妥昔单抗)对以上两种患者的疗效均非常显著,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延长了患者的OS。需要注意的是,只有部分PTCL患者的CD30表达为阳性。

靶向药物单药治疗:普拉曲沙(pralatrexate)的完全缓解(CR)率为11%,罗米地辛(romidepsin)的CR率为15%,阿扎胞苷(azacytidine)的CR率为50%,alisertib的CR率为7%,来那度胺的CR率为8%(如下图)。可见,单药的疗效并不理想。

但是,药物之间相互联合,可改善复发难治患者的预后。阿扎胞苷联合罗米地辛:在T细胞淋巴瘤中具有极强的协同作用,CR率高达55%,对难治复发PTCL具有很好的效果;罗米地辛联合普拉曲沙:在PTCL中CR率可达40%(如下图)。

最后钱教授总结表示,结合上文,未来的PTCL用药治疗方向应该专注于精准诊断后的靶向治疗。

戳”阅读原文“,我们一起进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钱文斌教授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