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就诊都必须戴口罩,测体温,登记,一系列的防护措施都得到位,确实很烦锁。但又必须得做。只能服从,这也是一个很必要的措施。大家都一样,也就习惯了。
11月12日,经过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医生通知我转入普通病室。一个病室有两个人,三张病床,中间的病床是空着的,也可能是怕交叉感染,所以间隔开来。同病室的病人,我问是哪年出生,他说年的,我问他家在哪里?他说是百里洲镇杨家庵村的,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周光明,听他一说,就跟他聊了起来,咱俩是同一个镇的,也离不太远,也就是老乡吧,他是11号住进病室的。问他是什么病情,他说是感冒了。当我看到他的模样时,心里突然一震,这个病人怎么会是这幅模样,看起来挺吓人的。头顶到下巴长的还是算正常的,但颈部,后背,前胸都成了畸形的,一般人见了都害怕,但我还是比较镇定。便问他,这身体是怎样一是回事,他说:这是脂肪瘤,有二十多年了。主要是呼吸有困难,其他的毛病还没有,就是不能感冒。吃饭干活都还差不多。我问他有几个孩子?他说有两个人女儿,一个在上海,一个在重庆万州。都成家了。问他老婆,他说在家里忙。近期住院的病人,一般病人都没有陪护,特殊病人也有规定安排陪护,我见他一个人在病室,感觉有点孤单似的,但医院有规定,任何病人,都严禁亲人朋友探视,这也是为了疫情防控所采取的措施。我入院后,除了必要的检查以外,一般输液结束后,就回家了,晚上也没在病室住下。第二天早上就到病室去,医生安排我的诊疗,中午吃饭时间就走出病室去吃饭,如果下午没有什么检查和用药之类的话,我就回家了。13号下午,病室老周的小女儿从万州赶回来了,医院打电话给他女儿,安排一个家属来照顾他,因为老周要24小时用呼吸机呼吸,他自己不方便,医院就只能安排他女儿来照看。女儿昨晚就睡在我的病床上,我给老周说,我晚上不会在这睡,就让女儿睡我的病床,没事的。他女儿早上上街给老周买的两套内衣,也买了点吃的,快十点半的时侯,老周的女儿回老家去了,帮老周带点做好的菜来,放在微波炉加热就可以吃了,医院的饭菜口味不好。昨医院外面的快餐店炒的菜,买了四元钱的菜,一元钱的饭,对付下来了。我顺便说了一句,能吃饱就行了。老周笑了笑。老周年轻时是一名货车司机,跑运输,也是家里的顶樑柱,收入也很可观。家里也是过得较滋润的。自从得了脂肪瘤,身体的改变也给他的家庭带来了突变,司机的老本行也丢了。在家里和老婆一块种地,也临时做点其他的活,但一般不出远门。加上孩子们都已成人,陆续参加了工作,老周的负担也就轻松了许多。也算是一个幸福的老人,但就是身体的痛苦折磨他。老周说:人,一样的生,百样的死,我65岁了,也可以了,该去的时去也无遗憾了。听他一说,我觉得老周乐观的心值得点赞。我说:老周,人就是要宽一点想,人生无常如流水。谁都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的。他很开心的笑了笑。老周摘掉呼吸机,又不忘拿起他的手机刷抖音。一会又看电视,一会又到病区的走廊去看一看,走一走。挺自在的。相隔三个病室的有一个病人,家是安福寺镇的,年龄在五十岁左右,他是一个五保户,没有结婚,也没有儿女。老周说:他一年要住六次院,医院度过,也没见他有什么大病,反正每天就输液一次,打完点滴他就四处逛逛。他去年就认识了老周,也是住院期间碰上的,两个人也就熟悉了,因为老周比较引人注目,一眼就看出来了,象老周这个样子的病人,只有老周一个,也许都是病人的原故,他俩也就成了熟人,见个面聊上几句,然后就回病室了。我顺便问了一下老周,象他这样的病人,有没有什么优扶,老周说:有精准扶贫,说住院报销百分之九十。我觉得也是一个好*策,让老周也能得到社会的帮助,一家人的生活也能较轻松了。我和老周住一病室,有时候说上两句,但不说太多,老周的呼吸困难,又加之咳嗽,语言交流受到阻碍。看到老周需要什么东西,我便顺便帮你一下,举手之劳。到目前,我和老周虽然只接触了三天,但老周的坚强,乐观,还是很值得赞赏。希望所有的病人都尽早出院,过上他们想过的正常生活。让病痛少一点,让幸福快乐多一些。百里文乡如果喜欢作品??可以赞赏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