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医院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中心主任徐兵河教授为主要牵头人,联合国内近60位国内顶尖的恶性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及跨学科临床专家共同拟定这部全球首个《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恶性肿瘤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为《共识》)。据徐教授介绍,将于年1月发表在《中华肿瘤杂志》上。
发布会现场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通过连接头讲细胞毒性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生物药剂,使单抗作为载体将小分子细胞毒物以靶向方式高效地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深入了解ADC药物的分子特征和机制特点,并在ADC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根据适应证合理用药,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有效管理不良反应,对临床医师十分重要,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转归。
目前,有80多个ADC药物正在临床研发中,国产ADC药物(RC48、BAT、ARX等在乳腺癌、胃癌和尿路上皮癌等领域进行研发,并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随着联合治疗正在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的主流趋势,ADC药物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应用也是未来的研究热点。同时,我们不得不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管理对于抗体药物偶联物(ADC)药物治疗连续性及患者预后转归极为重要。因此,共识旨在对市面上可及的ADC药物进行系统概述,从而为临床医生更好地应用和管理ADC药物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和参考,推进ADC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据徐兵河教授介绍,在本次共识制定特邀多学科团队进行参与,邀请中医院(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药师李国辉教授,在指导用药方面我们需要听取药剂科的建议,特别是在新药的上市方面,需要药剂科的更多参与和指导。李教授委派团队中的药师到各个临床科室中,他们参与查房等各项工作,让药物的使用更合理更安全。同时,ADC类药物上市后也面临多学科的合作,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人群?如何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与放疗或其他的治疗手段如何有机的配合?联合使用时的治疗顺序等,这些都是需要多学科团队合力解决的问题,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肿瘤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