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免疫治疗悄然兴起,成为了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同时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获得更长生存期、更优生活质量的新希望。我国作为肝癌大国,在肿瘤免疫治疗2.0时代背景下,也正乘风而起,寻求免疫联合和精准化治疗新策略。今年3月3日,卡瑞利珠单抗正式获批肝癌适应证,实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中国肝癌领域的首次突破。在刚刚结束的ESMO大会上,“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RESCUE):开放标签、多中心、Ⅱ期研究”再放异彩,全文已同步发表于ClinicalCancerResearch。正是由于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与相关药物的可靠疗效,为实现肝癌患者更优获益的肝癌免疫治疗探索之路才能不断绽放希望的光彩。
11月8日,为及时同步肝癌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及免疫综合治疗临床应用探索,“新标肝,中国艾”——肝癌免疫治疗云峰会于线上盛大召开。会议特邀医院樊嘉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海*医院沈锋教授和医院周俭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并在西安医院吕毅教授和海*医院周伟平教授的联袂主持下,携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立教授、医院孙惠川教授和医院张倜教授带来精彩的内容,多位领域内专家大咖对当下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就相关病例发表真知灼见。江苏恒瑞医药,一直致力于推动领域内规范化诊疗进展、提高原研药物核心竞争力及普及性,在肝癌治疗领域持续发声。“新标肝,中国艾”,特邀您回顾会议精彩内容。
大会主席致辞医院樊嘉院士樊嘉院士:中国肝癌防治任务任重道远,而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肝癌领域内所取得的有目共睹的进展也凸显了其日益重要的地位。当前,肝癌治疗方案遵循“综合、联合、序贯、个体化以及在个体化基础上强调精准治疗”这五项原则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并很好地践行于从事肝癌治疗工作的相关人员。因此我们也能欣喜地看到,医学研究者利用靶向、免疫和局部等不同治疗手段的独特抗肿瘤机制与优势进行综合全面的肝癌治疗探索。在刚刚结束的ESMO大会上,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肝癌的ORR为46%,TTR为1.9个月,1年OS率为75%,研究数据令人振奋,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于免疫治疗的认识及增强了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特别是中晚期肝癌的一线治疗,无论是后续正在开展的Ⅲ期研究还是在临床实践中,“双艾”方案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期望值,而最终成功转化为可切除的患者也并不少见。随着免疫时代的到来,相信对现有治疗手段的优化以及对研究的深入,我国肝癌标准化治疗必会有所突破,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海*医院沈锋教授沈锋教授:目前系统治疗已成为肝癌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位毋庸置疑。特别是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来说,系统治疗的应用可能意味着更好的治疗机会和更低的肿瘤复发率。因此在强调肿瘤MDT的背景下,基于已有研究证据,局部与系统治疗的联合将有望在肝癌领域大展身手,为癌症患者带来更长生存期。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医院周俭教授周俭教授:为实践“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惠民理念,基于免疫治疗在近年来的重大进展及日益重要的治疗地位,国家相关部门加速了药物审批及上市进程。其中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内医药企业也随风起云涌的大潮逐步异*突起,国药当自强,国药当自信!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已于年初获批肝癌适应证,并有望于年底纳入医保目录。相信随着医保的覆盖,中国“智”造会进一步助力我国肝癌诊疗规范化进程,从而让更多患者获益!
艾·领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立教授肝癌系统治疗盘点肝癌患者预后堪忧,多年来总生存率改善仍然有限。回顾肿瘤治疗发展历程,系统治疗在经历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后,终成肝癌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并在相关诊疗指南的推荐中显现了其日益重要的地位。
不可否认,索拉非尼开启了晚期肝细胞癌(HCC)系统治疗篇章,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独霸”肝癌标准治疗方案。随后靶向药物百花齐放,使得临床医生拥有了更多的抗肿瘤武器,而免疫治疗的出现更是改变了肝癌治疗格局,将其引入了免疫新时代。探索永不止步,科研持续发展,为癌症患者获得更长生存期与更优生活质量是医学研究者永远的目标。因此,多项肝癌一线及二线治疗方案取得重要成果,不断刷新疗效数据。而于近期公布的RESCUE研究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中均取得了值得肯定的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展现了免疫联合靶向药物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在系统治疗快速发展的背后同时蕴藏着极大的挑战。系统治疗如何与传统局部治疗有序组合、联合方案的不良反应管理、如何在多种治疗手段下排兵布阵以及如何筛选获益人群仍是临床中需要特别注意并深入思考的问题。
医院孙惠川教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单抗的最新数据及对肝癌治疗的影响
肝癌是我国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总体生存率不容乐观。另外由于大部分肝癌患者处于中晚期,丧失了应用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因此进一步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可喜的是,最近几年肝癌药物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步。AHELP研究提示,相比安慰剂,阿帕替尼可显著延长既往经治的晚期HCC患者的中位OS(8.7个月对6.8个月)和中位PFS(4.5个月对1.9个月);阿帕替尼在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探索性研究也获得了7.6个月中位RFS(接受手术的时间至任何有记录的肿瘤复发或死亡之间的时间)和93.3%的1年OS率结果。
而随着免疫时代的到来,疗效数据再获突破。作为目前全球样本量最大(例)、入组患者HBC感染比例最高(88%)的肝癌免疫治疗Ⅱ期临床研究,RESCUE研究结果为肝癌系统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有效性方面,卡瑞利珠单抗一线治疗组(70例)的ORR高达46%,TTR仅1.9个月,1年OS率高达75%,中位OS达20.3个月,而二线治疗组(例)的中位OS虽未达到,但预计将超过20个月。在安全性方面,联合用药的常见不良反应类型与单药相似,整体毒性可控且患者可耐受。目前,卡瑞利珠单抗治疗HCC的多项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结果值得期待。
相信随着肝癌治疗手段的丰富,合理的排兵布阵以及联合治疗将是未来的探索重点。
医院张倜教授与“艾”同行,肝癌转化治疗的探索与思考
外科手术仍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我国约70%~85%的患者在初诊时已为中晚期,仅有20%~30%的患者可以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因此如何从需求出发,提高肝癌疗效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张倜教授结合多例具体病例阐明了在早期研究中尝试应用阿帕替尼所获得的较好治疗效果,以及在联合策略大受推崇的背景下,将阿帕替尼与卡瑞利珠单抗和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强强联合,达到1+1>2甚至>3的疗效,并分享了通过进一步开拓思路,挑战联合方案不良反应管理的相关经验。他指出,随着治疗手段的增多,转化治疗将大有可为;而对于联合治疗的应用策略,合理组合和不良反应管理仍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