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49岁的张大哥(非真名)握着医生的手,笑容满面:“医生,太谢谢你们了。真没想到这么大的肿瘤,做完手术5天就出院了。”
事情要从半年前说起。张大哥是一位渔民,靠出海打鱼为生。禁渔期结束后,他就和同事们出海了。“一开始就是咳嗽,以为感冒了,没在意,后来咳出的痰里有了血丝,但在海上回不来就熬着。”其实后来出海也回来过几次,但为了多赚点钱,张大哥还是选择再忍忍。这病一拖就是5个多月,一个半月前他咳得实在熬不住了,医院做检查,但结果发现肺部长得了个巨大的肿瘤,但穿刺显示为阴性。张大哥被咳嗽折磨得不行,又辗转到了杭州求医,经过spet-CT检查,怀疑肿瘤恶性,同时杭州专家怀疑肿瘤有转移到大脑。张大哥是家里的支柱,他的病情让全家人心头一紧。经过多方了解,张大哥的朋友向其介绍医院胸外科的郭剑波主任,“郭主任人很好,又有耐心,技术也好。”
红圈内为患者体内肿瘤。
郭主任接诊后,让张大哥再做了一次肿瘤穿刺和脑部核磁共振。这次穿刺结果明确了诊断为肺鳞癌。郭主任又联系了脑外科会诊,并排除肿瘤脑部转移的可能。11月24日,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郭剑波主任团队为其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根治术。由于肿瘤过大,术中困难重重,肺门暴露困难。团队原本想行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单个切口长3cm),但进胸发现肿瘤巨大,且肺门暴露困难,由于切口过小,即便切下来,也难以取出肿瘤标本,但按传统开胸手术创口长达25厘米,对病人术后恢复不利。团队迅速调整术式,最终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根治术,将手术创口缩短到了10厘米左右。
患者术后创口
和切除的肿瘤
(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慎点)
说起自己的病情,这位张大哥一直面带着微笑。他的坚强也令医护们十分动容。主治医师吴利斌说:“这位患者身体素质很强,术后恢复很好。术后第三天拔管,第五天就出院了,期间切口疼痛感轻。”其实,除了身体素质好,张大哥术后疼痛感轻主要还要归功于单孔胸腔镜技术和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11月6日,肺癌患者魏大哥(非真名)也接受了郭剑波团队的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行肺癌根治术后,创口只有2.5厘米,第三天拔管第四天就出院了。
单孔胸腔镜技术的切口。
“单孔胸腔镜技术的切口只有2至4公分,病人疼痛感轻,恢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较以往低,病人都很满意。”郭剑波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