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忘记吃早餐,或者草草订个外卖几分钟吃掉?常常感到胃痛、不消化、反酸、烧心、腹胀、嗝气?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的体检报告上幽门螺旋杆菌超标?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这个糟心的幽门螺杆菌!
正确认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的1类致癌因素,也是很多胃病的罪魁祸首。
幽门螺杆菌是胃内最重要的一种细菌,它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感染,经数周或数月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等,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明确的胃癌发生危险因素,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世界胃肠组织(WG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而中国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人数众多的国家。
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染的
俗话说病从口入,幽门螺杆菌主要是经口腔进入人体,这种细菌常存在于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通过共同进食传染。
中国的饮食习惯是围餐,即大家围在一起吃,餐具、食物常共用,这就为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创造了天然的条件。这也就是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都是以家庭和家族为单位的。
儿童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最大,儿童期间感染了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携带终身,进而发展为慢性胃炎等慢性胃病,甚至为胃癌的发生埋下了伏笔。其实我们现在的很多人的幽门螺杆菌都是儿童时期感染的,感染源多是家庭中的长辈。
所以爷爷、奶奶以及父母在照顾小孩的时候要注意将小孩的食物,跟自己的食物,区分开来。尤其要避免最典型的错误:将小孩的食物,在自己口中嚼一嚼,为了试一试温度或者嚼碎了再给小孩吃,这样无疑主动给小孩传播幽门螺杆菌。
感染了一定会得胃癌吗?
幽门螺杆菌确实是1类致癌物,但这并不表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一定会得胃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展到胃癌,还需要经历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四个阶段。
因此,只要我们及时阻断肠上皮化生及之前的病变,同时清除幽门螺杆菌,就能阻止胃癌的发生。同时,胃癌的发生还受遗传、饮食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你想了解的这些问题
Hp不仅易传染,还有易生存的特性,且有一定的耐药性、复发感染等特点,所以科学检查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咋筛查?
现在相对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碳13、碳14尿素呼气试验法。碳13和碳14检查方式也很简单,吹口气就能完成。这种检测无痛苦、灵敏度高、检出率和符合率高,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一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
但如果您检查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别忘了做一个胃镜,特别是45岁以上从来没有做过胃镜的人群,甚至有家族胃癌史的人,明确胃里是否已经出现了早癌,再决定日后随诊和复查胃镜的频率。
当然,如果有家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建议其他家庭成员也进行检查。
一旦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治疗吗?
自发性清除不可能,这三种情况要留心!
那么,身体患有哪些情况必须根除呢?第一,如果在生活中有反复的胃炎,经常不舒服,还患有幽门螺杆菌,这种时候就必须根除;第二,如果有消化性溃疡,应该根除该细菌;第三,如果有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要根除;
如果没有任何症状,但是在体检之中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以做个胃镜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做决定。不过,只要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最好还是根除,因为其自发性清除是不可能的。
如何治疗?
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建议接受治疗。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四联疗法”,一定要遵医嘱,别盲目自行服用,切记!!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比较隐匿,口服用药又会受到胃酸、粘液等的影响,很可能降低药效。如果患者自身的依从性差,如:不按要求治疗、不按时服药、减少用药、盲目停药等,都可能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相对来说,首次根除较为简单,但若首次根除失败,一般需要个体化治疗。
除西医的治疗方法外,中医里也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预防胃癌发生的方法。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擅长治疗调理这方面的医生。
刘德荣
福建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名中医俞慎初的学术继承人
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久咳不愈的肺部疾病;急慢性胃炎、肠炎、胃溃疡、食管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鼻炎、鼻窦炎、咽喉炎、失音、耳鸣眩晕等耳鼻咽喉疾病和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肥胖症、甲状腺肿等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风湿痹证、心悸胸痹、头痛失眠、病后体虚和肿瘤术后调理等。
周三上午、周日上午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