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
TUhjnbcbe - 2021/7/20 18:19:00

作者: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

文章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1(8)

摘要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是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制定的第一个有关于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内镜诊治中国专家共识。SMT是指起源于消化道黏膜层以下各层(主要包括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的隆起性病变。内镜治疗SMT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节约国家医疗资源的有效途径。为此,本共识依据我国SMT诊疗现状,结合国内外的文献及专家经验,提出了内镜下切除的适应证,包括:

(1)对于术前检查怀疑或活检病理证实存在恶性潜能的肿瘤,在内镜切除技术允许的前提下,考虑内镜切除;

(2)对于有症状(如出血、梗阻)的SMT,考虑内镜切除;

(3)对于术前检查怀疑或病理证实良性、但不能规律随访或随访期内瘤体短时间增大及内镜治疗意愿强烈的患者,可选择行内镜下切除。SMT经内镜切除并经病理学的最终诊断后,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选择不同处理方式,

推荐如下:

(1)病理提示为良性病变,如脂肪瘤或平滑肌瘤,术后常规处理及随访;

(2)无恶性潜能SMT,如直径1cm且分化良好者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一般病程良好,完整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98.9%~%,且复发率极低,术后病理检查确定切缘阴性后,常规随访;

(3)低恶性潜能SMT,如低风险胃肠间质瘤(GIST),需在治疗后每6~12个月进行内镜超声(EUS)或影像学评估,再按照临床指示进行处理;

(4)中-高恶性潜能SMT,如术后病理证实为3、4型胃NET,直径2cm的结直肠NET及中-高风险GIST,需追加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见各疾病相关指南。医院提供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镜SMT诊疗规范。

近年来,由于内镜检查的普及和内镜超声(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EUS)检查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tumor,SMT)的检出率大幅提高。内镜下切除SMT因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受到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