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医院刘志雄教授显微镜
TUhjnbcbe - 2021/12/13 14:37:00
神经外科大医生访谈

医院-刘志雄教授-显微镜、神经内镜、显微外视镜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01专家简介TITTLE刘志雄教授

医院神经外科教研室、神经外科、神经肿瘤外科主任,全国神经外科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湖南)主任。

从事神经外科二十余年,主要致力于脑肿瘤微创外科治疗,以脑肿瘤、脑功能保护为研究重点,针对脑肿瘤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展开系统研究,手术疗效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参与脑肿瘤、脑血管病等多项指南、专家共识制定。

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镜医师分会副秘书长、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湖南省康复医学会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神经创伤专业组顾问,《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主编,《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副主编等。

02访谈内容TITTLES

主持人-师忠杰

刘教授您好,非常有幸在此次学术会议邀您做客神外世界,今天我们邀请您谈一谈关于显微镜、神经内镜以及显微外视镜在我们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一个应用体会。首先麻烦刘老师帮我们介绍一下双目显微镜到显微外视镜的一个变迁。

刘志雄教授

显微镜应用到神经外科的时间应该在上个世纪一九五几年,但实际上显微镜运用在整个医学是在一九零几年。主要首先是应用在耳鼻喉科的耳科,后来应用在神经外科是一九五几年。到神经外科后,飞速发展以及推广到全世界应该是从Yasargil教授一九七几年开始。我们国医院的朱贤立教授在跟着Yasargil教授留学完之后,然后在国内迅速推广,这是有迹可寻的。

医院神经外科在显微镜上也是用的比较早的,那个时候也是借了耳鼻喉的显微镜,在一九六几年的时候。在70年代我们神经外科拿到了日本的一个显微镜然后应用,但是真正推广是在80年代末,在朱贤立教授那里学习了之后,90年代初得以运用推广。现在显微镜在国内的所有的手术当中还是一个主流的方向。外视镜是在一九九几年开始在全球应用,也是个案报道。最近慢慢因为设备的更新,特别是STORZ公司和蔡司公司的技术应用到景深的加长以及清晰度的增高,才慢慢地开始推广,还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

主持人-师忠杰

那麻烦您帮我们介绍一下显微镜、神经内镜以及显微外视镜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有哪些?

刘志雄教授

显微镜显而易见,首先给我们带来惊喜的是倍数的放大,整个正常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和周围结构的清晰度,另外就是光线照明很亮。但是随着我们做肿瘤的深部切除,特别是颅底和复杂结构的时候,它就只能是直视,这里直视是对于主刀。对于助手来说,它也可以帮助主刀,而且在操作方面的话是两个人配合比较好的。

内镜是在30年代甚至于更早的时候,内镜就是在一个铁板的前端有一个小的灯泡,并不是一个光纤送进去的光,然后观察可能是通过眼睛接触目镜来看的,也没有电视的设备。在以前医院有这样的一个设备,我都见过的一个内镜,是一个小小的可能1瓦2瓦的灯泡,在里面把它点亮,类似一点点星火的光,可以看到里面黑暗的。但是显微镜达不到,它是光线照在大的方向通过小洞口进去,内镜的话哪怕是在一个黑洞里面点一个小小的弱光,也可以把溶洞里面的结构照亮。这种光线的照明改变了我们对病变的完全认识以及操作理念的改变。

外视镜现在就是结合显微镜和内镜共同的优点,主要还是运用在平面或者不是很深、没有太多正常结构遮挡的病变的系统。这样的外视镜能够更多地解放主刀或者助手的头部或者眼部的局限性,可以对着很宽阔的屏幕甚至3D的屏幕来进行全方位的操作,在我们操作过程中的体验会更加好一些。

主持人-师忠杰

那接下来我们来谈一下关于人文的事情,您当初学医为什么会选择神经外科的道路?

刘志雄教授

每当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很难回答。因为我在87年进医学院的时候,当时高考时我心里是想学天体物理的,后来学到微妙的人体解剖,实际上是差不多的道理。毕业之后我在耳鼻喉科工作了6年,而且是在那边获得耳鼻喉科硕士学位,进入到神经外科学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年博士毕业之后进入神经外科,到现在有将近20年的时间。实际上我也很喜欢神经外科,这也是一个曲折的道路。

主持人-师忠杰

好的刘教授,那麻烦您和我们分享一下在您诸多的病例中一个典型的病例,来展示一下咱们神经内镜、显微外视镜的一个优势。

刘志雄教授

我自己操作神经内镜的话,当然是做垂体腺瘤开始的,可能绝大部分神经内镜的神经外科医生都是从这个疾病开始。刚开始我们做垂体瘤是开颅做的,医院做开颅的垂体腺瘤是经验很丰富的,效果也很好,基本上死亡率非常低,约0.5%以下,严重的并发症、下丘脑的损伤都很低。后来改用单鼻孔用显微镜做垂体瘤,那个时候就已经很熟练了。年开始就做神经内镜手术,再用内镜来做垂体瘤的话,哪怕像我在之前有比较丰富的耳鼻喉科知识,通过内镜这种新的技术来找到颅底,找到蝶窦开口,甚至鞍底,都费了很长的时间。因为在实验室和解剖知识上能够学习,但是做病人手术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复杂点。

以前我们做单鼻孔、做垂体瘤,一个瘤子做得快的话一个小时不到,但是那次第一次做,光找到肿瘤就差不多花了两个小时。我们坚信这种技术一定是非常好的,而且能看得更清楚,只是因为自己对技术的掌握以及在新的技术上对这种解剖有一些不太熟悉,随着一两例之后我们很快就能解决问题,甚至比显微镜做的更好。

版权声明

神外世界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神外世界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历

专访首都医院-张宏伟教授-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治疗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专访中国医院-吴鹏飞教授-颅底手术:血管及神经的保护策略及体会

医院-刘丕楠教授-颅底重建技术在经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医院-马驰原教授-3D打印技术在神经内镜教学中的应用

神外世界专家访谈戳“阅读原文”下载APP看千部大脑真实手术视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院刘志雄教授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