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朋友聚会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把自己的尴尬情况跟我们说了一下。她体检的时候做乳腺B超,检查表示一侧乳房BI-RADS2级。先科普一下BI-RADS:是指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的缩写。BI-RADS分级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的各种影像学检查,如X线钼靶摄影、彩超、核磁共振等,用来评价乳腺病变良恶性程度的一种评估分类法。那BI-RADS2级意味着什么?BI-RADS分级法将乳腺病变分为0~6级,一般来说,级别越高,恶性的可能性越大。BI-RADS0级:是指评估不完全。需要召回病人,补充其他相关影像检查,或需要结合以前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来进一步评估。以下为评估完全的最后分级:BI-RADS1级:阴性结果,未发现异常病变,亦即正常乳腺。BI-RADS2级:良性病变,可基本排除恶性。定期复查即可。BI-RADS3级:可能是良性病变,建议短期(一年以内,一般建议3~6个月)随访,医生需要通过短期随访观察来证实良性的判断,如连续2~3年稳定,可改为BI-RADS2级。BI-RADS3级病变的恶性率一般2%。BI-RADS4级:可疑恶性病变。需要医生进行临床干预,一般首先考虑活检,如空心针穿刺活检、麦默通活检或手术活检。此级可进一步分为4a、4b、4c三类。4a:需要活检,但恶性可能性较低(3%~30%)。如活检良性结果可以信赖,可以转为半年随访。4b:倾向于恶性。恶性可能性为31%~60%。4c:进一步疑为恶性,可能性61%~94%。BI-RADS5级:高度可能恶性,几乎可以肯定。恶性可能性≥95%,应采取积极的诊断及处理。BI-RADS6级:已经过活检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病变,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一般来说BI-RADS2级临床上见的比较多的就是乳腺增生、乳腺囊肿、脂肪瘤等,一般来说采取保守治疗,定期观察即可。然而,这位朋友却被当地的医生建议“微创”手术,然后她就真真真上了手术。让她尴尬的是,原以为切了就没事的她,到广州复查,发现乳腺增生的情况比之前更厉害了。这种情况实在让她哭笑不得,没办法,谁点的菜,跪着也要吃完。当地医生基于什么考虑给她动刀子,我们无法臆测,但血一般的教训摆在眼前,让我们必须得反思这些操作是否合理。这让我想起了一段对话,曾经医院可否激光点痣。我问了皮肤科的钱博,她没有马上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直接反问我为什么要点掉呢?痣本来是一种良性的赘生物,而点痣的这个过程,有可能使沉默的机制激活,导致恶变的可能。她觉得如果不是长在影响外表美观的部位,没必要这么操作。经过她良心的灵*拷问,我认为她的说法确实有道理。前面所说的案例,虽然美其名为“微创”,微创说白了只是外面能看到的创口小,里面该怎么倒腾还是要怎么倒腾。倒腾完以后,身体组织还是要去修复损伤的部位,局部还是要发生炎性渗出、增生、修复。复查的结果,只能说明里面修复的机制被激活了,乳腺增生反而更加厉害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不看报告,大部分的乳腺增生病人还真没有什么特别不适的症状。所以基于什么原因非要看到身体的异常,就非得人为的干预一手,这种操作的逻辑反正我是理解不了。现在的女性,特别是已经成家立室的妇女,十个占了九个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又要工作赚钱养家糊口,还要管理家*督导小孩。作为家庭情感链的核心,既要尊老爱幼,还要夫妻和谐。且不说生活中的柴米油盐,一地的鸡毛蒜皮,回到工作岗位上还要承受各方面的压力。再加上女性天生的敏感、细腻。哪个妇女没有一点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畅,淋巴回流不顺,堵在局部,哪能不增生。现在的职场女性,哪个不是电脑办公,不是电脑办公也得手机办公,不是手机办公,也得拿着手机刷视频、抖音。哪个不是含胸驼背?哪个没有“上交叉综合征”。参看《颈腰的慢性劳损是怎么形成的》典型的表现就是背紧张,胸无力。胸廓的空间被迫挤压,局部组织的气血供给不足,这个时候乳房为了获取更多的气血,最简单直接的操作就是通过增生,就好像沙漠上的植物,根系发达就是为了汲取更多的水分。乳腺的增生从某个层面上说明了局部的气血供给不足。其实一些没有症状的乳腺增生完全可以通过按压穴位来自我保健。比如八会穴之一的膻中穴(气会),开胸理气,调节气机。天宗穴、肩井穴是治疗乳腺增生的特效穴。对于有症状的乳腺增生比如局部胀痛、压痛的可以配合中药调服畅通气血、缓解症状。因为乳腺增生并非一朝一日形成的,可以通过中药膏方慢调取效,之前就有几个病人在吃了中药膏方之后,胀痛症状消失,甚至复查B超时有明显改善或者未见明显异常。当然,保持良好的心情,才能减少乳腺增生得发生。这是最中肯的建议。李知行
心得分享,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