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CT平扫提示胆囊结石,胰腺及胰周脂肪浸润性改变。A.冠状面B.横断面
诊治经过患者由急诊室转入外科病房接受观察,在未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体温下降,但*疸持续。考虑到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明显,于是进行了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结果显示胰头和钩突呈球状,信号不均;肝内多发异常信号,考虑转移性病灶;胆总管远端狭窄,胆道扩张(图)。图:MRCP显示:A.肝内多发异常信号;B.胰头球状,信号不均。
此时患者癌胚抗原(CEA)水平正常(.09ng/mL),CA15升高(90.9U/mL),CA升高(59.U/mL)。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恶性肿瘤可能。在患者住院的第10日再次进行CT扫描,显示肝脏有多处低密度病变,胰头异常密度灶。肝内胆管和胰管未见明显扩张。胆总管8-10mm。在第14日,进行了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远端胆总管狭窄,考虑胰头恶性肿瘤,伴肝转移,与CT检查结果相符。然而,患者否认体重减轻,同时胆汁淤积情况在住院期间有所改善,这些发现与胰头恶性肿瘤的初步诊断似乎不符。随后,安排患者接受超声内镜(EUS)进一步检查,并拟对胰腺进行取材活检。EUS显示门静脉内有血栓,肝内多发病灶,最大的一个直径达5cm。考虑诊断为化脓性门静脉炎,肝脓肿。值得注意的是,在左肝叶有一线状实性病变,超声引导下经皮对其进行穿刺取材送病理检查。病理学:左肝穿刺物为一枚6mm的丝状碎片,确认为鱼刺。追问病史,患者承认在几周前吃过鱼。此时,诊断终于明了:化脓性门静脉炎,多发性肝脓肿推测致病过程为患者误食鱼刺,导致消化道穿孔,鱼刺迁移至肝脏,导致门静脉炎和多发性肝脓肿。后续治疗:1.进行血培养;.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使用抗凝药物;4.血培养结果显示中间型链球菌培养阳性,抗生素治疗方案立即改为头孢曲松。预后及随访:入院1月后,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嘱出院。出院建议:使用依诺肝素60mg抗凝治疗≥6个月。医院随访,目前状况良好。经验总结1.病种复习化脓性门静脉炎是指门静脉及其分支的化脓性炎症反应,是一种腹腔感染的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门静脉炎发病率降低,很少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而恰恰是其非特异性的症状和较低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