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汇报:医院胃肠外科*绍清医生、郭晓丹医生
病例点评:医院胃肠外科张信华教授
对于经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广泛继发耐药,疾病进展的晚期GIST患者,尤其是出现KIT外显子17突变的,现有二线三线治疗药物获益有限。已有数据显示,瑞派替尼可广泛抑制KIT和PDGFRA突变且安全性良好。本文介绍一例经伊马替尼治疗多年后出现继发耐药的晚期GIST患者接受瑞派替尼二线治疗,8周后达到肿瘤退缩SD,ctDNA转阴且耐受良好,获得再次手术机会的患者治疗过程。期待未来,新型靶向药物的个体化治疗能使更多GIST患者获益。
病例简介
基本情况
患者,女,53岁,因“确诊胃间质瘤并肝转移综合治疗后6年,一线治疗进展1周”于-05-10就诊。
前期影像学检查及治疗
1)(-06-10)增强CT:胃底巨大肿块,考虑胃间质瘤可能性大。肝S5、6结节,考虑转移瘤可能。右侧肾上腺肿物(脂肪瘤可能性大),腹膜后多发小淋巴结,性质待定。(见下图)
2)胃肿物穿刺免疫组化:Ki-67约20%(+),CD(+),DOG-1(+),CD34(+),PDGFRa(+),Actin(-),S-(-),Desmin(-)。
3)-06伊马替尼mgQD治疗,治疗8个月后最佳判效PR,-02外院行手术治疗(仅切除胃原发灶,肝转移未处理),术后基因检测: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术后恢复伊马替尼治疗,因不良反应,剂量调整为mgQD。
-06-10首诊CT
(胃底巨大囊实性占位并肝S6转移)
4)术后2年半(-07)自行停药,规律复查,-05(停药后8月)腹部增强CT复查:腹腔、肝脏多发病灶,病情评价为PD。重新开始伊马替尼mgQD治疗,复查最佳判效PR(Choi标准)。病人自此持续规律服药,药物浓度和影像均定期复查。
-05-22CT
提示自行停药后肿瘤进展,并新见肝脏转移(S1,S5,S6)
我院就诊后处理
伊马替尼一线治疗PD,换瑞派替尼二线治疗显效:
1)影像学检查
①-05-18PET-CT(增强):1.右侧肝肾隐窝、右侧腹腔(肠系膜区及大网膜区)多发转移瘤(较前为新发),2.肝S1、5、6转移瘤,与前相仿。
-05-18上腹部CT
-05-18PET-CT
2)分子检测
①肝肾隐窝新发病灶穿刺组织免疫组化:SDHB(+),DOG-1(+),CD(+),CD34大部分(+),Ki-67热点区约50%(+),符合GIST转移,一线治疗进展;
②外周血ctDNA及组织基因检测均显示:c-KIT外显子11(K_Edel)、17(Ddel)突变,PDGFRB外显子3(S55*)突变。
3)-06-01经本院MDT讨论,病人符合一线治疗广泛性进展,尽管病灶可以全部切除,但没有有效靶向治疗的基础上,手术不能获益。目前继发突变明确(KITexon17Ddel),舒尼替尼二线治疗很可能无法获益。瑞戈非尼和瑞派替尼相比,后者客观缓解率(ORR)更高,安全性更优。结合病人意愿,期望尽快获得药物控制后接受积极的再次手术治疗,实现NED状态,延长生存。显然,作为个体化治疗推荐,瑞派替尼更合适。因此,经过充分沟通,病人选择接受瑞派替尼mgQD治疗。
①治疗2周,外周血ctDNA:KIT外显子11突变丰度:4.0%→0,KIT外显子17突变丰度:2.6%→0。
②治疗4周,外院MR复查判效SD。治疗8周,我院上腹部MR:1.肝肾隐窝及右侧腹腔多发结节均较前缩小,其中主要病灶长径退缩17%。3.肝S1、5、6病变,较前相仿,总体疗效评价SD。
-08-20瑞派替尼治疗8周
疗效判定:肿瘤退缩的SD
4)经过再次MDT讨论,认为手术时间成熟。
-08-24我院手术:探查腹腔,胃呈术后改变,腹腔转移肿瘤分别位于肝肾隐窝(单发,4×3cm)、大网膜(多发,0.2-0.6cm,广泛分布,以右侧为主)、膈肌腹膜(多发、散在分布,0.2-1.5cm)、肝转移瘤3处(肝S1段,1.2cm;肝S5段,3.5×3.0cm;肝S6段,2.0×1.5cm)、右肾上腺肿物(单发,2.8×2.5cm)。遂行“腹腔转移性间质瘤切除+大网膜切除+右侧膈肌多发转移瘤切除+肝转移瘤切除+右侧肾上腺肿物切除术”。
A.肝S5,S6转移瘤;B.肝肾隐窝转移瘤;C.肾上腺肿物(髓脂肪瘤);D.膈肌腹膜转移;E.肝S1转移瘤;F.大网膜和种植结节
术后病理:符合GIST治疗后改变(低度效应)。
术后肿瘤组织行NGS检测提示,肝肾隐窝病灶和腹膜多发种植病灶均存在KIT外显子11和17突变。术前血ctDNA检测(服药后8周)以及服药前基线、服药后2周,结果如下图所示:
5)本次术后再次MDT讨论,考虑到腹膜多发转移均存在KIT继发外显子17突变,提示耐药病灶分布广泛,建议继续维持瑞派替尼治疗。患者于手术前5天停服瑞派替尼,术后7天恢复瑞派替尼治疗。整个8周治疗期间,出现的考虑与瑞派替尼相关的不良事件:脱发1级,足部皮肤反应(主要着力处角质化)1级,安全性良好,剂量一直持续mgQD治疗。
病史总结
专家点评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性肿瘤,GIST多见于胃(50%-60%)或小肠(30%-40%)。肝和腹膜是原发GIST术后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约40%的患者会发生术后转移或复发[1],而像本例一样,首诊合并转移的GIST约占20%[1]。
GIST中约70%-80%与基因KIT的功能获得性突变有关,对于该突变有效且耐受性良好的靶向药—伊马替尼,是GIST的一线标准治疗用药。尽管伊马替尼对许多GIST患者有效,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伊马替尼会发生继发耐药[2]。该患者首诊合并肝转移,前期外院一线治疗获益并接受过手术治疗(仅切除原发灶),术后应长期维持伊马替尼治疗,但患者自行停药,肿瘤很快进展,尽管再次使用伊马替尼而获益,但最终在伊马替尼治疗6年后出现继发耐药,肿瘤广泛进展,下一步治疗成为决策关键。本例患者,经我院MDT讨论,考虑到治疗目标、结合患者意愿,采取了个体化治疗,直接二线使用瑞派替尼治疗。
对于伊马替尼耐药或者不耐受的晚期GIST,舒尼替尼是二线治疗标准用药,由于该患者继发KIT外显子17突变,舒尼替尼对该突变类型很可能无效。瑞戈非尼在舒尼替尼治疗失败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4.8个月,客观缓解率(ORR)4.5%,研究表明部分KIT外显子17突变的患者对瑞戈非尼存在耐药的情况,且药物相关不良反应较大(包括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腹泻等)[3]。而瑞派替尼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开关控制抑制剂,广泛抑制KIT和PDGFRA突变。基于I期研究,瑞派替尼用于伊马替尼耐药后的晚期GIST患者的二线治疗ORR和mPFS分别为19.4%和10.7个月,在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面都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同时,在版《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中,二线治疗III级推荐中增加了瑞派替尼(3类证据)[4]。本例选择瑞派替尼进行个体化治疗,主要期待瑞派替尼针对此耐药突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希望创造机会再次手术。已经有大量回顾性研究支持晚期GIST靶向联合手术治疗的积极作用。从治疗的整体过程可见,本例患者接受瑞派替尼治疗获得了成功。
患者二次手术前服用瑞派替尼反应良好,ctDNA转阴,影像学显示肿瘤病灶较前缩小,且该患者与瑞派替尼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均为1级并可耐受,提示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良好。外周血ctDNA检测作为一种微创检测技术,具有无创、安全、灵活便捷、克服肿瘤异质性等优势,允许随时间进行系列评估,在肺癌、乳腺癌的诊断、耐药机制探索、术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预后等多方面广泛应用[5]。本例患者应用ctDNA动态监测治疗判效与影像判效高度一致,并较影像学判效更早显示出有效的治疗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该患者第二次手术切除的标本行基因检测提示:存在KIT外显子17突变位点的病灶均为一线治疗进展后的新发病灶(膈肌、腹膜、肝肾隐窝结节),这一现象表明继发耐药在体内多个病灶中广泛存在,若术后重新用回伊马替尼,很可能导致短时间内肿瘤复发或其它部位的转移,因此综合考虑后建议继续服用瑞派替尼。
瑞派替尼作为机制创新、安全性良好的KIT/PDGFRA抑制剂,在晚期GIST治疗中是重要的靶向治疗选择。我们非常期待瑞派替尼对比舒尼替尼的二线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期待高效低毒的新型药物瑞派替尼能够让更多GIST患者受益。
参考文献:
[1].HirotaS,IsozakiK,MoriyamaY,HashimotoK,NishidaT,IshiguroS,etal.Gain-of-functionmutationsofc-kitinhuman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Science(NewYork,NY).;():-80.
[2].DemetriGD,vonMehrenM,BlankeCD,VandenAbbeeleAD,EisenbergB,RobertsPJ,etal.Efficacyandsafetyofimatinibmesylateinadvanced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7):-80.
[3].DemetriGD,ReichardtP,KangYK,BlayJY,RutkowskiP,GelderblomH,etal.Efficacyandsafetyofregorafenibforadvanced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ursafterfailureofimatinibandsunitinib(GRID):aninternational,multicentre,randomised,placebo-controlled,phase3trial.Lancet(London,England).;():-.
[4].JankuF,AbdulRazakAR,ChiP,HeinrichMC,vonMehrenM,JonesRL,etal.SwitchControlInhibitionofKITandPDGFRAinPatientsWithAdvanced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APhaseIStudyofRipretinib.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official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38(28):-.
[5].XuH,ChenL,ShaoY,ZhuD,ZhiX,ZhangQ,etal.ClinicalApplicationofCirculatingTumorDNAintheGeneticAnalysisofPatientswithAdvancedGIST.MolCancerTher.;17(1):-6.
ZMCNNP8003
责任编辑:Yoly排版编辑:Frank
特别声明:再鼎医药与Deciphera公司合作将负责Ripretinib在大中华区的开发。目前,Ripretinib治疗晚期GIST的II期临床研究已经在中国开展,且正在招募患者,如有疑问可咨询medinfo
zailabora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