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脂肪瘤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炎症型肝细胞腺瘤丨MRI表现
TUhjnbcbe - 2022/4/13 15:31: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疼吗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418/4611049.html

往期相关内容链接:

肝细胞腺瘤丨MRI表现(1)

肝细胞腺瘤丨MRI表现(2)

肝细胞腺瘤丨MRI表现(3)

炎症型肝细胞腺瘤(inflammatoryhepatocellularadenoma,HA-I)是肝细胞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亚型,超过30%患者可合并出血危及生命,且5%~10%的患者可恶变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肝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单克隆肿瘤,是除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外的第三位肝脏良性肿瘤。

年,法国Bordeaux研究组根据基因型和表型特征把肝细胞腺瘤分为四种病理亚型:炎症型、转录因子1(TCF1)基因突变型、β-连环蛋白激活型、未分类型。

炎症型最多见,大约占40%~55%,由白细胞介素信号传导因子(IL6ST)基因突变引起;

TCF1基因突变型,约占30%~35%,由TCF1基因突变引起肝细胞核因子1α(HNF1α)失活;

β-连环蛋白激活型约占15%~19%,表现为β-连环蛋白的激活;

无以上基因异常的则归为未分类型。

流行病学特点

肝腺瘤病因不明,过去认为肝腺瘤与口服避孕药有很强的相关性,发病与口服避孕药的剂量有关,且停药肿瘤会自发缩小;近年来研究表明,肝腺瘤可自然发生,也可与长期服用合成类固醇、巴比妥类、克罗米酚和雄激素类等药物有关,发病因素还包括肥胖、脂肪肝、酗酒。

国内研究一组HA-I患者均否认口服避孕药及类固醇类药物,男女比例6∶3,与肥胖、脂肪肝、酗酒有一定相关性。均无临床症状,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66.7%升高,免疫组织化学CRP升高。

小的肝细胞腺瘤通常无临床症状,少数可表现为发热的炎性症状并伴有贫血,血清和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急性炎症标志物SAA和CRP过度表达。

MRI表现

由于HA-I病理表现为血窦扩张、多形性炎性浸润、紫癜和扭曲的厚壁血管,因此HA-I表现为T2WI中等及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且保持持续强化至延迟期;DWI高信号,ADC图等信号。

TCF1基因突变型病灶内弥漫性脂肪变,在T1WI化学位移反相位图像上表现为弥漫性信号减低;

β-连环蛋白激活型T2WI则信号多变,可呈低、等、高信号,肿瘤内无脂肪变,动脉期明显强化,可以持续强化到延迟期,也可以在门静脉期退出与HCC相似。

采用肝胆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增强鉴别肝细胞腺瘤和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准确率接近%,肝腺瘤在肝胆特异期由于病灶内的肝细胞缺乏功能表现为低信号,而局灶性结节增生由于病灶内的肝细胞有功能在肝胆特异期表现为高信号,但近年来也有文献报道,HA-I也可以有EOB存留。

男,23岁,HA-I。DWI呈中等高信号,ADC图呈等信号,T2WI呈中等高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周围见不均匀低信号环;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平衡期持续强化,环呈高信号。

男,25岁,HA-I。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中央见点条样低信号;DWI呈不均匀中等高信号,ADC图与正常肝实质相比以等高信号为主;T1WI呈低信号,周围见高信号环,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平衡期病灶持续强化,肝胆特异期病灶呈高信号。

鉴别诊断

高分化型肝细胞癌:背景肝组织多有肝硬化,大部分AFP表达增高;

典型局灶性结节增生:可见中央瘢痕,不含脂肪和糖原,其在T1WI和T2WI典型表现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几乎能达到血管密度/信号;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灶内有脂肪组织,周边可有粗大扩张的引流静脉早期显影,病灶中心可见畸形血管,动脉期或门静脉期可见到病灶内部的“中心强化血管征”。

小结

肥胖、脂肪肝、酗酒的肝肿瘤患者

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升高、肝脏体积增大

病灶DWI及T2WI为中、高信号,ADC图等信号

动脉期明显强化,呈持续强化

出现上述特点,应考虑到有HA-I的可能性。

由于HA-I可并发出血及恶变,对于病灶直径>5cm、停止口服相关药物后仍持续生长、活检β-连环蛋白阳性及所有的男性患者需要手术切除。

以上资料整理自:

感谢大家对熊猫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炎症型肝细胞腺瘤丨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