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椭圆形低回声结节,界清,周围有包膜,内部呈漩涡状改变。
图2:CDFI:内部未见血流信号。
病例分享
男性,29岁,外伤后检查发现右侧髌骨下方肿物,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致密,局部出现裂隙样不规则无回声(图3),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4)。
图3
图4
表皮样囊肿检查时应注意与发生在体表的皮样囊肿、神经鞘瘤、脂肪瘤、炎性包块等相互鉴别,今天我们主要讲一下皮样囊肿与之鉴别,皮样囊肿含有胚胎中胚层和外胚层结构,因此其内含有毛发皮脂腺、汗腺等起源于中胚层的结构,多呈低回声、混浊,可见较多散在分布的、强弱不等的光点,更典型者呈“龟壳样”图像(图五),表皮样囊肿内含有胚胎外胚层结构,因此其内不含皮肤附件;皮样囊肿通常不与皮肤粘连,而与基底细胞层粘连,不移动,而表皮样囊肿则相反,与皮肤粘连,基底部则可以移动。
图5
皮样囊肿:因其成分复杂,内部回声杂乱,可见较多散在分布、强弱不等的光点呈“龟壳样”。
总结好了!讲了这么多,我们一起学习了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知识及超声诊断,其主要的超声表现: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浅方与皮肤紧邻,后方常伴有回声增强,内部无血流,其中内部洋葱皮样或漩涡状改变是表皮样囊肿的特征性表现,若其内出现条带状或点块状强回声、裂隙样不规则无回声,此声像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
看完文章,意犹未尽?经典医课请扫码查看,更多课程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白球鹰团队只做有价值的医学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