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Community
腹腔镜下腹膜后神经内分泌肿瘤切除
腹膜后神经内分泌肿瘤属于临床罕见病。近日,北京医院泌尿外科成功治愈腹膜后神经内分泌肿瘤一例。腹膜后肿瘤由于位置深,通常情况下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早期发现较为困难,而当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或者触摸到腹部包块时,肿物往往已经较大,这类肿瘤临床罕见,特别是位于重要器官附近时,手术难度较大。本例病例,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制定了完备的手术方案及手术中预案,由闫永吉主任主刀,时京主任医师、刘景波副主任医师为助手,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完整切除。现将病例分享如下:
No.1
术前/治疗前
患者中年女性,年2月因体检行CT检查时发现左侧肾前上方肿物,无腰痛,无尿痛、尿急、尿血等排尿异常,无头痛、头晕、发热,无胸闷、胸痛、心慌,无腹痛、腹胀。患者为求进一步诊疗,-02-10于我科门诊就诊,超声示:左肾门区实性结节。CT平扫示:左侧肾门、腹主动脉旁可见类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最大截面约5.3*2.9cm,边界清楚,密度欠均匀,左肾动、静脉受肿物挤压移位,胰腺向前移位。增强CT示:左侧腹膜后腹主动脉旁类椭圆形软组织占位,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明显强化,CT值约HU,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略减低,测得CT值分别约98HU、79HU。结论:左侧腹膜后占位。
患者为求系统治疗,由门诊以“左侧腹膜后肿物”收入我科,入院症见:便秘,质干,2-3天一次,小便可,纳眠可。近期体重未见明显减轻。患者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史。专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肾上腺相关内分泌检查及术前常规均未见明显异常。PETCT检查:1.左侧肾上腺位置区软组织密度影,代谢不均匀轻度增高,不除外嗜铬细胞瘤可能;2.影像学未区分占位组织毗邻关系,亦不除外其他肾经内分泌肿瘤,建议术中明确;3.脂肪肝;4.胸腰椎轻度退行性变。肾动态显像:GFR(ml/min):左侧:35.86,右侧41.56。结论:1.双肾血流灌注正常;2.双肾功能大致正常;3.左侧上尿路引流大致通畅,右侧上尿路引流欠通畅。肝胆胰脾彩超:1.脂肪肝2.胰尾外下方占位,来源待定。
No.2
术中/治疗中
根据病人术前检查结果,不除外嗜铬细胞瘤,术前备血CC,为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预防肾上腺危象,术前给予α受体阻滞剂,盐酸酚苄明10mg口服1周。向患者交待必要时行肾脏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方可明确诊断。采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腹膜后肿物切除术,超声刀沿降结肠旁打开后腹膜,松解肠粘连,可见肿物位于胰尾的外侧,尚能与胰腺分离。术中于左肾静脉上后方发现肿物,肾上腺完整,与肿瘤无关系。肾上腺中央静脉已被肿物明显压迫,Hem-o-lok夹闭阻断中央静脉,超声刀断开,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约10ml。标本肉眼所见:腹膜后肿物(4.5cm*5cm*5cm)。
No.3
术后/治疗后
1、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况良好,术后一周出院。
2、现患者术后20余天,目前患者正在随访中。术后病理回报: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可能性大,目前正在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明确诊断。
3、腹膜后肿瘤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腹膜后肿瘤有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占60%-80%,常见的有淋巴肉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神经鞘瘤及恶性畸胎瘤等;良性肿瘤以脂肪瘤、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囊性畸胎瘤及化学感受器瘤等。一般而言,腹膜后肿瘤囊性者为良性,实质者为恶性。良性肿瘤应手术切除,如与重要组织粘连,不能完整切除时,可做包膜内切除术。恶性肿瘤无远处转移者,应争取根治性切除,不能切除时,根据活检结果选择化疗或者放疗。近年来,腹膜后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恶性者手术难以完全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复发率高,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和挑战!
专家介绍
闫永吉,北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性腺轴疾病防治研究会会长,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男科学组委员兼副秘书长,
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数字与人工智能学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腔镜内镜外科分会常务委员,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学会常务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理事,
北京中医药男科学会委员,
北京泌尿外科学会尿路重建与修复组委员,
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组成员。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担任《微创泌尿外科杂志》、《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参编《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学》、《LaparoscopicandRoboticSurgeryinUrology》。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撰稿:王华超
-医院泌尿外科-